低碳化、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,发展数字能源已是大势所趋。
根据国际能源署(IEA)《数字化和能源》预测,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使油气生产成本减少10%-20%,可在2040年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弃电率从7%降至1.6%,从而减少3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。
而在推动数字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,涉及能源管理服务、能源数据运营、数字基础设施、云计算等领域的企业都是重要参与者,共同奔赴一个星辰大海。
行业竞争显然不可忽视,考虑到数字能源的交叉属性,入局者想要把握住风口,不仅需要具备融合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核心数字技术的能力,也要立足能源生态视角,促进产业协同。
对此,华为数字能源提出“创新解决方案使能者和产业生态赋能者”这样的定位,具备一定的契合性。
回顾来看,华为数字能源近年收获颇丰,不仅获得巨额注资,而且2022年营收已超越声名在外的华为云业务,增长势头迅猛。
由其发展,或可以一察数字能源产业命脉。
“数字化+低碳化”确定性机会下,多方机遇凸显
2023年,华为数字能源在C端存在感最强的成果,或属“一秒一公里”的全液冷超充。从去年4月份推出业界首款全液冷超充产品,将新能源车充电速度推至“一杯咖啡,满电出发”,到下半年全液冷超充站陆续落地,再到宣布2024年将率先部署超过10万个全液冷超快充充电桩,华为数字能源进击绿色出行的步伐在持续提速。
实际上,早在2021年,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便明确了华为数字能源的战术基调——“抓住数字能源大发展的机会窗口,扑上去、撕开它”,而华为数字能源2023年大力扑向绿色出行,可以说是这种狼性战术的集中体现,背景则是绿色出行市场的蓬勃发展。
据国家能源局数据,2023年1-12月,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.6万台,截至2023年底,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859.6万台,同比增加65%。另外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3年1-12月,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.5万辆。
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,尽管充电桩增速迅猛,但从绝对数值来看,其实仍然远远低于新能源车增量,车桩比仍然偏高(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底,车桩比为2.8∶1)。而根据工信部规划,2025年我国将实现车桩比2∶1,2030年实现车桩比1∶1,这表明国内充电桩市场仍然有着巨大的增量空间。
不过,要想真正打开增长空间,除了实现车桩布局均衡,还需解决充电速度慢等技术层面的问题,以更为全面满足用户需求。就充电速度而言,根据《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(2023-2025)》,目前电动车平均充电时长普遍在1小时及以上,充电慢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基于此,近年来,电池厂商、车企以及充电桩运营企业等,都在发力技术创新提升充电速度,比如,2023年,宁德时代宣布推出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,丰田公司则宣称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,可以实现“充电10分钟,续航1200公里”。
而华为全液冷超充的推出,也补足了提升新能源车充电速度的关键一环,并踏准了一个加速形成的风口。
除了绿色出行之外,华为数字能源同时布局的数据中心能源、清洁能源等新兴赛道,同样也进入了关键的机会窗口期。
在数据中心能源赛道,随着AIGC等新兴技术加速走进千行百业,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,也对主攻边缘侧的中小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但由于业务体量小、设备功率低、缺乏专业运维等,传统中小数据中心在应对高算力需求的过程中,也面临运营可靠性的巨大考验。
而就可靠性如何提升这一问题,华为联合赛迪发布的《中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靠性关键要素白皮书》已有所揭示,“供配电、暖通和弱电智能化系统是影响中小数据中心可靠性的三大核心系统”,同时针对可靠性提升,从架构、产品、运行和体系四个维度进行了系统阐述,对于中小数据中心的建设具备一定指导意义。
再聚焦清洁能源赛道来看,在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大背景下,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加速推进,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,是未来三四十年确定无疑的发展趋势。
然而,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电能后,并网安全、运营安全等方面的挑战也不可忽视。有专家指出,“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,不仅需要可灵活调节的发电机组的配合,更需要电网及需求侧的主动参与,实现供需两侧能量、信息、交易的互动”。
困难固然显著,但相关企业也在持续探索破解之法。比如,针对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问题,华为将光伏和储能系统深度融合,采用Grid-Forming构网技术打造了智能光储发电机,通过电压、频率、功角的“三个重构”,大幅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,让新能源真正成为电网的主力电源。由此,华为数字能源也已拿到通往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门票。
综合来看,华为数字能源横跨绿色出行、数据中心、清洁能源,多战线全面出击,充分展示了其发展雄心。行业发展的价值也在不断凸显:低碳化、电气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是能源演进变革的四大关键路径,数字能源新时代已然到来。但相关入局者的实力不可小觑,华为数字能源又该如何持续收获?
强敌环伺之下,数字能源企业遵循怎样的突围要义?
如今,数字能源赛道作为确定性较强的万亿市场,已吸引大量玩家入局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5月30日,我国已注册登记的与数字能源相关的公司数量已达68008家,其中不乏以中兴通讯、工业富联等为代表的科技型企业,以及国家电网、中石化等大型能源央企。
这一背景下,华为数字能源等企业何以突围?
从行业本质而言,数字能源是以数字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能源全生命周期的数据价值,赋能能源产业转型,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突出。而从前文的痛点分析来看,当前行业仍处于探索期,原本就具备较强技术基因和成果积累的玩家,最有可能占得先机。
在此方面,华为数字能源其实具备一定先天优势。比如,华为入局数字能源赛道后打响的第一枪,本质上即是技术的胜利。
据悉,华为2011年开始涉足数字能源,短短3年后便开创性地推出组串式逆变器,凭借发电效率更高、发电时间更长、故障率更低等优势,一举在当时已陷入价格战的全球逆变器市场打出一片蓝海。
背后也是长期技术研发的厚积薄发。数据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,华为研发费用达到1149.91亿元,占总营收的25.4%;10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9773亿元。横向比较来看,目前华为已是国内研发费用率最高的大型科技公司。
不过,技术研发只是前提,如何高效地推动技术赋能行业客户更为关键,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具备针对不同行业的Know-how能力。
从目前各大玩家数字能源业务布局情况来看,普遍遵循的策略是结合自身过往的行业积累。比如,中兴通讯的数字能源产品经营部主攻通信能源、数据中心能源、新能源等,南方电网作为能源电力央企主要侧重于电力专用芯片、高性能传感芯片、无线通信等电网相关的方向,而互联网巨头如腾讯则推出了能源连接器EnerLink等产品。
整体而言,在数字能源产业中,传统能源巨头注重“能源”,而数字技术公司则更加偏向“数字”,皆是从自身优势出发。但从客户视角来看,“既具备数字技术,又懂得能源行业”的企业其实更容易把握市场主动权,进而占领先机。而从华为数字能源四面出击的布局来看,其也在凸显自身的综合潜力。
据了解,截至目前,华为数字能源覆盖了智能光伏、数据中心能源、站点能源、智能电动、嵌入式电源、综合智慧能源等细分领域。此外,公开信息显示,易事特、易华录、林洋能源等企业,都加入了华为数字能源的朋友圈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科技大厂生态协同优势,对于推进数字能源产业发展至关重要。具体而言,数字能源产业涉及环节多,对于上下游联动配合的要求高。
以解决新能源汽车补能焦虑为例,除了需要超充设备之外,还需要电池厂商开发支持大功率充电的电池,同时也需要车厂在车型架构方面进行匹配式升级改造。这无疑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充分合作。
对此,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侯金龙就曾表示:“要坚定不移地与伙伴一起,携手共建数字能源产业生态。”据悉,2月27-28日,华为将在深圳举办以“碳路中国 大道有为”为主题的2024华为中国数字能源伙伴大会,共议产业下半场发展密钥。凝心聚力之下,产业面貌或迎来又一轮革新。
总体而言,华为数字能源正处在一个充满希望和动力的时代。宏观方面,顶层政策环境持续优化、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提升、产业生态不断完善;微观方面,企业的技术积累、多元业务布局、生态协同等,都是未来业务茁壮成长的养料,也为行业后续开启新篇章贡献了“绿色动能”。
作者:坚白
来源:松果财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