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圣经里有一个关于通天塔的故事,以前我们在与客户谈项目的时候,就是这个状态。”通天塔的故事,说的是上帝为了阻止人类修建能够直通上天的高塔,让不同的族群拥有了各自不同的语言,于是,由于讲不同语言的人无法沟通,最终高塔并没有修建成功。青云科技(qingcloud.com,股票代码:688316) KubeSphere 容器平台产品负责人于爽用通天塔的故事,直观地呈现出了传统 IT 时代,横亘在 IT 供应商和企业客户之间的鸿沟:双方关注的重点不同,话语体系也不同。IT 供应商谈的是技术,而企业客户关注的是业务:“我们谈的是产品和服务,客户在提需求。”
在于爽看来,当云原生成为云计算的主流,这种“通天塔”式的交流就发生了改变:“现在,通过云原生应用,所有人的沟通边界已经被打破:我们与客户之间,客户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,都能够基于同样的语言沟通,在同一个频道。”于爽强调,技术的进阶,让 IT 服务商拥有了更大的能力和可能性,去真正深入企业现实的业务,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,并根据不同类型、不同行业的企业,给予更符合其业务场景的、更具针对性的服务。构建更丰富的场景化服务能力,成了青云生态建设的重要战略和目标之一。
“我们是不是要把所有的技术、产品和服务都融合到青云的底座下?不是的。”沈鸥强调,针对不同客户,需要按照地域和需求的不同,加以区分,分别对待,给予更符合其需求的解决方案和服务:“客户群体需求的场景都是不一样,所以青云科技与合作伙伴为客户最终交付的产品、服务,一定要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场景,灵活组合,按需提供给他们。”当场景化服务成为青云科技整个生态体系的共识,那么围绕这样的目标,整个生态体系的成员构成、运作机制和发展方向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。
不久前,在苏州,青云构建了一个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,由于整个产业的上下游都希望通过一种机制进行串联,生态的构建此刻显得尤其重要。“在工业领域我们需要怎样的合作伙伴?”林源认为,青云可以提供底层的云平台,而有了这个平台后就需要接入数据,所以工厂里的数字化机床数据的接入就需要合作伙伴来完成,事实上,有很多合作伙伴都在做类似数据采集终端的事。“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工业机床数据,转化成数字化的数据再传到我们的云平台上。”林源认为,青云在打造场景化服务的同时,需要三类合作伙伴:第一类是做边缘设备的,比如摄像头、传感器、红外设备……这些都是青云构建生态场景服务的关键合作伙伴;第二类是应用厂商,比如 MES 系统厂商和 ERP 厂商,主要是和青云的平台做联动,进而提供更为专业的场景化服务;第三类是应用开发厂商,当客户有了平台,有了终端设备和各种应用后,如何将业务流程串联起来,形成大屏系统或整体管控系统,这就需要应用开发商发挥作用。
“你可以抽象地理解为,我们在构建一个场景的时候,就像一个哑铃的结构,一端是应用,一端是终端,而青云就是中间那个杆。”林源表示,简单说就是应用开发商、平台厂商、设备厂商三者合力才能成就一个典型的场景方案。
当下,整个科技领域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,一个强调融合、整合的阶段,一个更重视协调统一的阶段。青云科技,也从技术到商业、再到业务场景,所围绕的,皆是客户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