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儿编程,就是让3—18岁少年儿童可以编写计算机程序指令,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少儿的意图,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,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,这种少儿和计算体系之间交流的过程就是少儿编程。 程序语言是用来定义计算机指令执行流程的形式化语言。每种程序语言都包含一整套词汇和语法规范。这些规范通常包括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、指令类型和指令控制、调用机制和库函数以及不成文的规定(如递进书写、变量命名等)。 所以一般说到编程,大家都认为只有成人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,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练习以后才可以掌握,而且还必须数学好、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才能学好。 我们知道少儿编程这个说法是近几年才听说的,回去十年、二十年,都不曾有过这个概念。 少儿编程是一个舶来品,业内大家公认的是少儿编程起源于美国,标志性事件是麻省理工学院(MIT)设计开发开发了一款针对少儿的图形化编程软件Scratch,由于它是采用图形化的编程方式,我们不需要编写具体的代码,只需要使用鼠标将积木块进行组合、嵌套,便能够实现程序化的操作。 正式由于积木块式图形化少儿编程工具的发明,才促使少儿能够编程,不用学习复杂枯燥的计算机语言,就可以对计算机发挥指令,让计算机执行少儿的意图,按照少年儿童发出的指令去执行任务。
未来社会,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,越来越多行业的工作离不开编程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呼吁:“如果我们想让美国保持领先地位,就需要年轻一代的美国人掌握这种(编程)工具和技术,它将改变我们所有的做事方式。”中小学生现在学好编程,能使自己拥有一项重要的谋生技能。
1、Python——一种动态的、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 在机器人研究领域,Python占据了重要地位。其中一个原因很可能是Python(和C++)是ROS中的两种主要编程语言。像JAVA一样,它是一种解释性语言。但也不同于JAVA,Python语言主要集中在可用性上。 2、C/C++——大多数中国程序员的第一个语言 C++语言是从C语言发展过来的,是一门面向对象的语言,它继承了C语言的优势。很多人都认为C和C++对机器人科学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。因为大部分的硬件库使用这些语言,允许实时性能,是非常成熟的编程语言。 3、JAVA——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JAVA语法规则和C++类似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JAVA是由C和C++语言转变而来的。像C#和MATLAB一样,JAVA是一种解释性语言,这意味着它不会被合并到机器语言代码中。相反,JAVA虚拟机在运行时解释指令。理论上来说,基于JAVA虚拟机,使用JAVA可以在不同机器上使用类似的代码。但实际上,这并不普遍使用,有时会导致代码运行缓慢,但是JAVA编程语言在机器人研究中非常流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