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比特币矿场探秘

大哥大姐们,请教一下,中国比特币矿场探秘
最新回答
弦落

2025-03-27 02:43:01

北京以西560公里,八月的鄂尔多斯,滚烫的热浪裹挟着风沙。下午两点,门卫师傅眯缝着眼,为《正片》打开通往“矿场”的大门。

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比特币“矿场”之一。大门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分界线,门外是典型的中国四线城市开发区景色,门内则是一幅科幻景象。

八个蓝顶的大厂房并排,数万台“矿机”闪烁着红绿相间的光芒,在厂房内轰鸣,昼夜不停制造着数字货币比特币。这个曾是世界最大的矿场,掌控着比特币世界约4%的算力,高峰时,一年能挖掘出超过10万枚比特币,以2017年8月每枚比特币最高突破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计算,价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。

比特币,由“中本聪”于2009年发明,基于其构建的模型,通过芯片计算能力,在比特币系统产生的区块中不断进行“哈希碰撞”,以获得记账权和系统奖励的比特币。

这一枯燥而重复的过程被称为“挖矿”,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人员被称为“矿工”。在比特币运行的初期,一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即可承担“挖矿”的工作。然而,中国矿工的介入彻底打破了这一平衡,他们借助中国设计、制造的专业矿机,引发了比特币世界算力的竞争,将“挖矿”的门槛大幅提升。

普通电脑成为历史,售价上万元一台的集成电路矿机成为舞台的主角。比特大陆和嘉楠耘智等中国公司生产的矿机,全球畅销,甚至有公司试图借壳上市,以进入资本市场。

中国矿工不仅掌控了比特币的生产力,还凭借内蒙、四川和新疆等地廉价的电力成本,垄断了比特币产业链的上游:开采环节。鄂尔多斯即是典型代表,受益于当地丰富的能源和廉价电力,多家大型矿场隐秘于此。

四川则以丰富的水力资源和低廉的电力价格吸引矿场入驻,矿场往往直接建在水电站旁。然而,四川的河流在每年10月进入枯水期,电力供应随之减少,矿场不得不在秋季迁徙,内蒙、新疆等地区成为热门选择。有矿场甚至迁至柬埔寨、菲律宾等地,这些地方全年河流不断流,避免了迁徙之苦,但相应地承担了不同体制和文化带来的风险。

中国矿工的故事已经上演了4年,他们利用现实世界的电力,在深山老林、鬼城荒漠中挖掘虚拟货币比特币。比特币价格从几百元人民币每枚上涨到如今的近3万元每枚,底层技术区块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。以太坊、Zcash等竞争性数字货币的出现,矿工们转向了这些领域,显卡也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断货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