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基绿能们的拐点到了?

过去三年时间,中国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翻了四倍多,数量直接从30多家,飙升到了130多家。与此同时,整个供应链产业链的供需产能更是翻了N倍。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,“

过去三年时间,中国光伏行业的上市公司翻了四倍多,数量直接从30多家,飙升到了130多家。与此同时,整个供应链产业链的供需产能更是翻了N倍。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,“非理性跟风”带来的产能过剩、同质化竞争问题日益严重,此起彼伏的价格战,最终将行业拖入“亏损”的泥潭之中。作为行业龙头的隆基绿能,自然也未能幸免。

据7月9日,隆基绿能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,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亏损在48亿至55亿元,创下了近三年以来新低。与此同时,关于隆基裁员、降薪的传闻,更是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疯传。对此,隆基董事长钟宝申坦陈,2024年将会是公司非常艰难的一年,2025年公司将率先回到增长轨道。

光伏向下

时间回到2020年,隆基绿能当年实现了85.52亿元的净利润,同比增长了62%。到了2021年,这一数字继续攀升到了90.86亿元,增速虽然下滑,但利润继续攀升。到了2022年,其净利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48.12亿元,创下了历史新高。然而,到了2023年,其全年的净利润,直接回到了107.5亿元,到了今年上半年其净利润,直接变成了净亏损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曾经的光伏巨头迅速从巅峰之中跌落呢?

一方面,是过去几年光伏产业,得到了地方政府以及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,产业一度出现了过度投资的现象,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日渐形成。作为国内最大的光伏龙头,隆基在2022年之前,曾经凭借单晶PERC和金刚线切割等技术创新,以一己之力颠覆多晶阵营,并通过持续扩产,占据了国内PERC市场的最大份额,成为P型电池时代的行业寡头。

在行业发展良好的背景下,隆基顺势进行了大举扩产。公开资料显示,隆基绿能早在2018年—2020年,就进行过一次集中扩产,随后几年营收便连续突破了500亿、800亿元关口。到了2023年,其再次签署了高达450亿的产能投资计划,产能扩张再上一层楼。与此同时,2022年前后各路跨界而来的企业,纷纷涌入光伏行业,导致从上游到下游,从硅料到组件、电池片等各个环节的产能开始全面饱和,身为行业龙头的隆基,自然也被卷入其中。

另一方面,行业价格战的蔓延、新技术的更迭,也对其产生了不利影响。最近几年,国内硅料价格下降了约70%,‌硅片及电池片价格下降约60%,‌组件价格下降约50%。‌这种价格竞争,直接导致了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下降。

与此同时,N型电池对P型电池的技术替代,对包括隆基在内的光伏龙头,也产生了一定冲击。据InfoLink统计,2022年PERC电池片市场占比尚有88%,N型电池片占比合计仅9%,而到了2023年,P型与N型市占率,则分别达到了71%与27%。此消彼长之下,N型电池与P电池之间的关系,已经发生了“质”的变化。对于N型电池产能略微逊色的隆基绿能而言,这种变化无异于当头一棒,冲击可想而知。

押注BC电池

在N型电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外界认为隆基接下来,肯定要在N型电池产能方面奋起直追。事实上,隆基的确扩充了N型电池产能,但却并未全盘押注N型电池,而是力捧BC电池。在去年九月份的业绩发布会上,隆基董事长钟宝申高调表示,在接下来的5-6年,BC类电池会成为绝对主流。

消息传出后,行业内外对此褒贬不一。有人认为隆基此举不过是“障眼法”,其目的不过是借其行业龙头的影响力,引导市场跟风;也有人认为,隆基在光伏领域押注多年,此番表态必然另有深意。结合BC电池的发展情况来看,这些说法也不能说全无道理。

首先,BC电池的生产成本较高,这可能会阻碍BC电池的产业化进程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BC平台工艺可让电池片,增加2%不到的效率,但成本端却要增加0.13元/瓦。以EPC每瓦4元的价格来算,增加2%的效率相当于省了8分钱,但算上增加的成本,实际上下游电站成本还做高了5分钱。在这种情况下,BC电池能做到TOPCon电池的PE-Poly工艺水平,就已经算是很成功了。而隆基高层则认为,从售价上来看,BC电池售价会贵一点,但与TOPCon电池相差不会太大。

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,隆基之所以关掉TOPCon产能:一方面是由于目前TOPCon产能扩张太快,有过剩的可能;二是其本身的旧产能需要处理,而要延长旧的PREC电池产线,就只有一条路:那就是TOPCon叠加BC做成HPBC产品。另外,在N型电池领域,隆基本身就不具备领先优势,它们做的再好,也只是给现有的技术胜出者,晶科、晶澳做嫁衣而已,在成本、规模上很难以与之相抗衡,与其如此倒不如押注BC电池另起炉灶。

其次,BC电池存在严重的专利风险,一旦中国企业实现成功商业化,未来或将无可避免一些外部诉讼和法律纠纷。作为BC电池技术的鼻祖,美国的SunPower公司,旗下拥有高达上千项的专利权,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严密的专利封锁,其分拆公司MAXEON公司,目前拥有SunPower公司,除美加地区之外的全球生产和网络销售权。业内人士认为,MAXEON公司未来与中国的BC电池公司产生专利纠纷,只是迟早的事情。

尽管对于这两种说法,隆基高层都给予了相应的回应。比如,针对BC电池高成本的问题,隆基绿能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找到了对应解决办法,到时候会给出一个市场可接受的售价;针对专利纠纷的问题,隆基管理层则回应称,公司会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,创造自己独特的技术,不会与外国专利发生冲突。针对隆基的回应,业内人士认为,虽然隆基的回复滴水不漏,但BC电池量产面临的成本难题、良率问题等,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。而隆基是否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,仍需要市场检验。

拐点临近

回顾光伏行业多年演变历史不难发现,光伏行业竞争的本质在于度电成本的降低,以及技术性能和效率的提升。显然,在上一轮技术更迭中,押中了单晶硅技术的隆基,顺利逆袭成了上一轮光伏周期的“大赢家”,而这一轮却因为转型过慢,而受到了落后产能的“拖累”。考虑到此种影响,在可预见的时间之内,隆基或将继续探底。

其一,从整个产业来看,行业产能去化还没有完成,但行业性亏损已经发生,周期探底正在加速。目前光伏行业,头部企业的亏损才刚刚发生,而很多旧产能要么有待升级改造,要么因需求变动存在不小的减值空间,未来继续亏损放大也未可知。据公开资料显示,除了前文提到的隆基之外,今年上半年亏损的光伏企业,还有通威股份(亏损30亿元-33亿元)、晶澳科技(亏损8亿元到12亿元),此外TCL中环、爱旭股份、双良节能等头部企业。

乍一看,这些头部企业亏损均不少,但相比前几年高景气周期下,它们所赚的钱而言,目前这些亏损还不至于伤筋动骨,对高峰时期年赚百亿的隆基绿能更是如此。因此,在行业去产能的大背景下,像隆基这样的头部企业,更会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,坐等友商被“熬死”。不过,考虑到行业性的亏损刚刚出现,一些光伏企业还可以依靠银行贷款继续续命,因此短期之内肯定还没见底。对此业内人士分析,最早今年下半年,最迟明年下半年,整个行业将完成产能出清。

其二,政策端的改变,或将加速整个行业的产能出清。过去一段时间,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新能源产业,不顾产业顾虑,过度拔苗助长,盲目扩大产能,竞赛式比拼造产能,加速了整个产业的产能过剩。如今在旧产能尚未消化的情况下,一些地方又在加速新产能扩张,这进一步延长了整个产业产能出清的进度。

目前,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。7月9日,工信部发布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(2024年本)》(征求意见稿)(下称《规范条件》)提出,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,加强技术创新、提高产品质量、降低生产成本。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,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%。从文件来看,无论是提升新建产能资本金比例,还是规范产能标准,提升技术要求,都指向了当下市场的核心关切。预计随着这些新政策的出台,新增产能将会得到有效遏制。

总之,无论是从政策还是供给来看,目前光伏行业的周期性拐点已经到来。对于身处新旧交替中的隆基绿能而言,其也在产业加速探底中,找寻新的增量空间。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,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,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互联网消息无关。文章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投诉邮箱:editor@fromgeek.com。

您可能有感兴趣的文章
手机玩家“战”AI,OPPO向左,魅族向右

当AI遇上人形机器人,产业化元年正式开启?

云服务商赛跑:电信运营商“进击”,互联网云厂商“反攻”

从卷算力到拼性价比,智能驾驶的“风向”变了

大模型重塑电商,淘宝、百度、京东讲出新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