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4日消息(九九)上周,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。同期,工信部举行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创新发展成果展。从展示中不难看出,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而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重要路径。
截至目前,5G应用已经融入到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,在工业、矿业、电力、医疗等重点领域规模推广。“5G+工业互联网”项目数超过1万个,应用赋能向核心控制环节加速拓展,各行业各领域企业加速推进“数转网联智赋”。
工业互联网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
当前,我国工业互联网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,成效呈现“五新”:规模发展“新阶段”起步成势,数实融合“新基建”不断夯实,关键技术“新突破”成果显著,应用赋能“新空间”持续拓展,合作共赢“新生态”蓬勃壮大。
规模发展“新阶段”起步成势。近年来,我国工业互联网规模稳健增长,2023年核心产业规模达1.35万亿元,全面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,“进地方”“入园区”“走出去”“广传播”,影响力日益凸显。
数实融合“新基建”不断夯实。网络方面,企业内外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壮大,低时延高可靠企业外网覆盖全国300+城市,5G、TSN等新型网络技术满足工业现场生产需求;标识方面,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,二级节点上线337个,覆盖31省区市,注册量4000亿+,服务企业40万+;平台方面,“综合型+特色型+专业型”平台体系基本形成,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达50家,工业设备连接数超9500万台套;数据方面,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持续完善,结构化数据9亿条+,覆盖行业20个;安全方面,协同高效、技管
结合的安全体系同步构建,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31省区市,服务企业14万+。
关键技术“新突破”成果显著。IT、CT、OT、DT“4T”融合技术体系加快推进;新型工业网络加速构建,通过5G、TSN、工业WIFI、工业光网等技术应用(CT),打通企业办公网(IT)、生产网(OT),结合算力等数据技术(DT),让工业数据上得来、工业智能下得去,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贯通;持续突破关键技术产品,利用财政资金95亿元,协同企事业单位1000余家,突破工业5G、时间敏感网络等领域的芯片、模组、网关等关键技术产品。
应用赋能“新空间”持续拓展。工业互联网加快赋能千行百业,六大应用模式(平台化设计、智能化制造、网络化协同、个性化定制、服务化延伸、数字化管理)广泛融入各行业领域,深入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。工业互联网与钢铁、工程机械、电子信息制造业等行业融合应用指南,为企业提供轻量化、可复制的建设指引。
合作共赢“新生态”蓬勃壮大。从地方看,组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“百城千园行”活动,已在300余个园区开展超1400场活动(全国园区近8万个,工业园区约2.8万个,国家级高新区178家);从产业看,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单位超过2500家,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合作组织;从资本市场看,近年来工业互联网逐渐成为投融资热点,产融持续深化,投融资市场保持活跃;从产教合作看,154所高职院校备案开设工业互联网新专业,全国20多个工业互联网产业数字人才基地建成,培训人数5万人左右。
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
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重要路径,发展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有三大目标:一是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关键使能技术;二是为5G发展提供广阔应用空间;三是利用5G技术优势发展新型工业网络,通过开辟“新赛道”,努力破解工业控制网络、协议、系统的难题。
另外,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在网络设施、技术产业、应用赋能、行业推广、产业生态、区域布局方面呈现六大特征:一是组网模式从“公网适配”向“专网定制”叠加;二是企业实践从“单点应用”向“工厂集成”拓展;三是产品供给从“量少价高”向“量多价低”转变;四是合作模式从“强强联合”向“多方协同”延伸;五是融合创新从“外围辅助”向“核心控制”深化;六是地方发展从“局部探索”向“梯次推进”渐进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3年5G Redcap模组价格已经下探至200元左右,比商用初期下降了90%,主要提供厂家包括华为、鼎桥、移动、联通等。
与此同时,各地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梯次推进。大部分中西部省份聚焦探索特色产业;部分东部、中西部省份推进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,寻求产业发展突破路径;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东部领先省份布局战略新兴产业,赋能优势产业。
据了解,自实施5G工厂“百千万”行动以来,5G工厂在各行业各领域加快落地。“十四五”时期(到2025年),将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工厂建设(目前建设工厂已过万),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、特色鲜明的工厂(名录已入选300个工厂),打造100个标杆工厂(试点示范遴选83个)。